歪歪读读www.yydudu.cc

字:
关灯 护眼
歪歪读读 > 山野小神医 > 第241章 偶遇老中医!

第241章 偶遇老中医!

歪歪读读 www.yydudu.com,最快更新山野小神医!

想到这,张小柱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。

给嫂子打了个电话。

听说买了汽车,楚桂香自然也非常高兴。

“嫂子,以后我俩开车去兜风!”

“好啊,咳咳……”

楚桂香说着,干咳了几声。

张小柱立刻问道:“嫂子,怎么了,感冒了?”

“没事,这两天干燥,有点上火。”

“你多喝水,我给你配点清火去热的中药泡茶喝。”

挂了电话。

张小柱重新发动汽车,按照导航,把车开去了附近一家中药店。

这似乎是一家新开的药店,两边还挂着道贺的花篮。

此时是中午,药店里没什么人。

刚进了中药店。

就听到有人问:“年轻人,你是要看病还是买药?”

听到这个声音,张小柱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。

这位老人看样子,快80岁了。

但他容光焕发,看起来精力充沛。

张小柱回答说:“老人家,我要买药。”

“不知道年轻人你要什么药?”听到张小柱买药,老人笑着问。

“老人家,我需要一些金银花、甘草、胎菊……都有吗?”张小柱说道。

“有,我这里都有,不知道年轻人你要多少?”老人很有耐心的问。

“老先生,每样东西都给我半斤左右吧。”张小柱心想,反正最近干燥,多买点在家备着。

没事喝一点,对身体喉咙都有好处。

“好的,我帮你称一下。”

听到张小柱要买的药材,老人也直接打开药盒。

“老先生,你这儿的药是很好啊!大部分都是道地药材!张小柱拿过药材看了看,把鼻子放在上面闻了闻,笑着说。

老人听了张小柱的话,微微有些惊讶:“真是出人意料啊!小伙子,你竟然能分辨出药的好坏?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多喽,甚至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中医!”

难怪老人感到惊讶。

毕竟。

在这个社会里,像张小柱这样的年轻人,连中医是什么都不知道,更别说区分了。

老中医最后的语气里,甚至带着一丝强烈的失落感。

“哈哈!老人家,我也是知道这一点,因为我外公以前是采药师。”张小柱也笑着说。

张小柱知道这些,一是因为《神龙典》,他现在可是不折不扣的中医大师!

对他来说,中医已经完全融会贯通!

真要比试,如果张小柱自认是中医第二,没有人敢说是第一。

当然,张小柱刚才的话,也没有撒谎。

他的外公还真是靠采中药为生。

家里有不少介绍中药的书籍。

以前张小柱小的时候,他外公也没少跟他说一些中药的知识。

“哦!这么说,年轻人,你外公跟老头子我是同道中人了啊!”

老人听了张小柱的话,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样。

显得很是很高兴。

经营中药店的人,一般都是懂中医的人。

显然,老年人也懂中医。

也认为张小柱外公是中医。

虽然,张小柱已经说了自己的外公是个采药师而已。

“老先生,我外公是靠上山采集中药为生的,但以前,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事,都是我外公照顾的,他老人家也多少也算半个中医吧?”张小柱微微一笑道。

张小柱外公在的时候,家人有个头疼不舒服的小病,都不需要去医院,只要让外公配些药就行了。

老人听了张小柱的话,频频点头:

“那当然算了。小伙子,你是不是也学习中医的?”

老人看着张小柱的眼睛都变了,充满了慈祥。

张小柱只是随便看了看药材,就能分辨出是不是也说药材,老人家还以为张小柱是学中医的。

“老先生,我是个农民。外公十多年前就去世了。”

想起外公和父母,张小柱的语气也有些怀念。

“唉!又一个同道中人走了,中医真的在走下坡路啊。”

听到张小柱说外公已经去世了,老头也有些失落。

看到老人的失落表情,张小柱也不知道如何安慰。

毕竟现在中医确实是像老人说的那样衰退了。

自新世纪以来,医药就有了巨大的变化!

西医进入中国,与中医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激烈斗争。

在这场斗争中走下去,虽然中医曾多次辉煌灿烂。

但最终还是被西医压得喘不过气来,或逐渐走向衰落。

张小柱小时候,并没有听到外公感叹中医的衰落。

但对于中医的衰落,张小柱也略知一二。

一是西医治标快,中医治本慢。

很多人认为西药优于中药的原因之一是治疗速度快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。

西方医学的疗效迅速,快速和方便。

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,慢慢把中医忘记。

也有更多的人不喜欢中药长调节来达到治疗疾病,更愿意采取一些快捷的方法,立竿见影。

第二,西医易学而中医难学。

学西药只需要几年的时间。

不像中医,动不动几十年!

很多人都进入了一个误区,中医越老越厉害。

而有些年轻人,即使他们有非常精湛的医术,人们还是不会相信。

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的地方,逐渐,学习中医的年轻人也少了。

再者,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并不容易。

这需要很长时间。

简单地说,其他大学生,大约四年就毕业了。

但是中医学院需要八年的时间!

而学习中医,也需要有丰富的华夏传统。

如果没有传承的话,连最简单的基础知识都不清楚。

要想学好中医,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基础的过程。

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,很少有人能安定下来学习。

第三,继承问题。

在过去。

人们有一种保守的观念:认为“教会徒弟饿死”!

总是喜欢留一点,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遗产,这也使得中医越来越虚弱。

……

等等一系列的问题,导致了中医在今天的逐渐衰落。

对于中医的落寞,张小柱也有点遗憾。

毕竟与中医相比,西医总是切除人体的一部分,这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。

因此,张小柱还是更喜欢中药。

当然,这并不是说张小柱对西医有什么不好的看法。

其实西药也有西药的好处。

只是自己更喜欢用中医来治本!

“算了,别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。对了小伙子,聊了这么久,还不知道你叫什么?”

老人也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中医的处境,也不想多说。

扯开了别的话题

“老先生,我姓张,全名,张小柱。”张小柱笑着说出自己的名字。

谁知。

听到这个名字。

老人立刻瞪大了双眼。

接着,还从椅子上站起来,上下打量着。

片刻后,他哈哈一笑:“原来你就是张小柱!”

“怎么,老先生,你认识我?”

“岂止是认识,我还要好好谢谢你的大恩德!”

司徒振风,站起来对着张小柱鞠了一躬。

“老人家,何必行此大礼?”张小柱过去扶了起来。

老头子满脸激动之色:

“小伙子,我就是司徒振风。你上次在杭江市替我孙子解了围,不久前,又救了我孙女司徒婷婷的癫痫病。当然要谢了!”

张小柱恍然大悟。

原来,眼前的老头子,就是杭江市的名医,司徒振风!

上次在清水村,葡萄采摘园。

他的孙女司徒婷婷羊癫疯发作,就是张小柱及时救治的。

司徒振风拉着张小柱的手,是连连感谢!

又是端茶,又是洗水果。

弄的张小柱都有些不好意思。

他连忙笑着转移话题:

“老先生,你怎么来我们桃源县了?”

“我在这里新开了一家药馆分店,最近在这坐诊。”司徒振风解释道。

“原来如此。”

又聊了一会。

听张小柱一口一个老先生。

司徒振风笑着道:

“咱俩这样太别扭了。我叫你小柱,你也别叫我老先生,就叫司徒老爷子,怎么样?”

其实。

司徒振风的地位,不同寻常。

他不仅是这家中药店的老板,也是杭江市中医的领军人物,深受许多人的尊敬。

特别是在医学界,没有人提到司徒振风,不竖起大拇指。

位列杭江市,十大中医之首。

可见医术是多么的厉害。

另外,由于司徒振风做医生多年。

他也治疗过很多位高权重的人,每个人都欠他人情,所以他有广泛的人脉,尤其是在杭江,有很巨大的影响力。

“好嘞,司徒老爷子!”

张小柱对这位老爷子的身份,也只是略知一二。

如果了解够深的话,估计会有些吃惊。

一个看似普通的老人,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!

“你好,你好,小柱!”司徒振风也高兴的说。

张小柱一边等着对方给自己开药,一边和老人家有说有笑的攀谈起来。

如果认识司徒振风的人,看到这一幕,肯定会大吃一惊。

一向严肃、不苟言笑的中医泰斗,正和一个农民模样的年轻人相谈甚欢!

其实,司徒振风和张小柱有说有笑,那因为张小柱年纪轻轻就对中医有很深的造诣!

致力于中医崛起的司徒老爷子,自然会对张小柱另眼相看。

过了不久。

张小柱需要的药材都配好了。

却听到司徒振风问:

“小柱,我看你的中医底子这么扎实。你刚才说没有系统的学过中医,还能如此轻易的鉴别中药材。天赋这么高,不如做我的徒弟怎么样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